您好,欢迎访问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优质环保原料

更环保更安全

施工保障

流程严谨、匠心工艺

使用年限

高出平均寿命30%

全国咨询热线

020-113-1113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

020-113-1113

13800001113

星空体育官网15年前未雨绸缪成就五棵松双奥梦 科技助力篮球圣地再成冰球地标

发布时间:2024-10-02 20:19:44人气:

  星空体育官网15年前未雨绸缪成就五棵松双奥梦 科技助力篮球圣地再成冰球地标15年,七八个月,25天;6小时,8毫米,1800平米;从2008到2022,从篮球圣地到冰球希望,一座场馆,期待成为一颗火种。

  十三年前,随着易建联在最后时刻命中一记关键的中投,姚明领衔的中国男篮“黄金一代”击败了由诺维茨基坐镇的德国战车,历史性地闯入北京奥运会八强,打平了中国男篮在奥运会上的最佳战绩。

  斗转星移,这座见证了中国男篮历史的篮球馆,重焕新颜再次迎来新的使命,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球项目的比赛场馆。

  五棵松体育中心技术总监韩丽粉是2008年5月份来到五棵松工作的,到现在已经快13年了。“当时没做过体育,一听说有可能做奥运,就过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韩丽粉在五棵松现场服务,“每一场比赛都激动人心,第一次知道人浪原来是那么形成的,一万八千人自觉地站起坐下,太震撼了!”

  见证奥运、服务奥运对于韩丽粉来说是一种自豪和荣誉星空体育登录入口,“这种责任也会延续到我后面的工作中。”2022年将是她第二次参与奥运会工作,在她看来,“比起2008年,这一次内心更多了一种责任。”

  当年那个对体育赛事一无所知的小姑娘已经成长为如今的场馆专家,而在五棵松还有几位像韩丽粉一样亲历双奥的工作人员。从他们的身上你能看出,在“双奥之城”北京,奥林匹克精神已经融入了平凡百姓的生活,改变着他们的人生轨迹。

  从夏奥到冬奥,从篮球到冰球,五棵松体育中心也成了不折不扣的双奥场馆。而这一切都要得益于五棵松未雨绸缪的“超前”建设。

  2006年,相关负责人赵燕去美国考察时,看到了洛杉矶的斯台普斯中心。那里是北美洲唯一同时被两支NBA、一支NHL及一支WNBA球队作为主场的球馆。“既能看篮球又能看冰球”的设计吸引了赵燕,一心思考赛后开发运营的她当即决定,改进建设方案,加大投入,把冰球制冷管道预埋到地下。

  赵燕认为,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必须早做规划。如果等到奥运会结束后再考虑,不仅可能造成大量重复建设,奥运地标的热度也可能逐渐消失。斯台普斯中心周边热闹的餐厅和酒吧也给了赵燕很多启发。但她觉得,五棵松体育馆周围的业态可以更“热闹”一点。她说,“我在想除了来看篮球、看演唱会的人之外,还要有打篮球、玩篮球,有自己能开演唱会的地方,这就要求场地留得住人。那么,我们要怎样设计,才能让大家留下至少5个小时呢?”

  如今的五棵松除了主馆,还有HI-PARK篮球公园、北京时代美术馆、M空间,电子竞技、书店、密室逃脱、VR体验等文体项目。后奥运的效应,在更长久的时间里扩散、蔓延。

  2016年9月5日,五棵松迎来了建馆以来的首场职业冰球比赛——北京昆仑鸿星万科冰球龙队参加冰球联赛(KHL)后的第一个主场比赛。

  2016年11月16日,备受瞩目的京城德比在五棵松体育中心上演,最终北京首钢获得胜利。现场球迷的热情被精彩的比赛点燃,他们并不知道,在印着首钢队标的篮球场地下面,隐藏着的正是1800平米的冰面。

  赛后,场馆工作人员问几位球员,“你有感受到球场有什么不一样吗?”当工作人员告诉球员们木地板底下都是冰的时候,他们都很诧异:“真的完全感受不到!”

  韩丽粉说,从2016年9月完成制冰后到2017年上半年,这一段时间的五棵松体育馆都是“上面是篮球,下面是冰球。”为确保CBA首钢队的比赛场地,五棵松体育中心专门从美国引进了NBA30多个球馆都在使用的“冰被”。覆盖整个冰面后,冰被不仅可以起到隔温、保护冰面的作用,还能起到防滑和保证地面的硬度的作用。在上面搭建演唱会舞台和篮球比赛用地板,不会受到冰面的任何影响。

  五棵松场馆改造工程于2020年4月启动,历时8个月完成改造,实现了当年改造、当年完工,实现“冰篮转换”兼顾赛后利用。

  五棵松体育中心竞赛馆改造主要包括功能区改造和专项改造两部分。功能区改造包括竞赛层房间改造、场地改造和伸缩看台系统改造等;专项改造则包括照明设施改造、音响扩声系统改造和现实屏改造,同时,升级了电力网络和5G、有线电视转播系统等。

  据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总经理崔广平介绍,此次改造最大亮点就是场地改造。将原有30*60米的冰面改为兼备奥运要求的26*60米的两种尺寸可转换冰场,这在国内是首例,在不同冰面区域设置“冰坝”,需要多大冰面都可以按需切换,改造完成后,五棵松体育馆将成为能承办冰球、花样滑冰、短道速滑三项赛事的通用型场馆。

  另一个亮点是伸缩看台系统。由于比赛场地尺寸变化,原本按30米宽设置的看台电动伸缩系统,进行了适应26米宽场的改造。改造后,可根据不同场地尺寸随时调整看台距离,以满足不同赛事和文化活动的需求。

  疫情突袭,场馆改造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加。“我们原计划在2020年初,年前就开始施工了,结果一直到4月份,才陆陆续续开工,受疫情影响,工人和设施设备一直无法进场。”韩丽粉说。

  “活动一结束,我们就来抢工期,等活动进来了,我们就得停了。经常连续48小时在场馆里工作,熬夜突击都是常事。”韩丽粉说,“比如,篮球世界杯阶段中进行的照明系统及音响改造,前后历时是三个月,其实总共只有25天的空档期抢工。”

  “6小时冰篮转换”技术,一直是五棵松体育馆最大的建设亮点,这一技术亮点,为场馆运营大大节约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场馆利用率。不过,实现冰篮转换技术的多个高科技设备都引自国外,疫情的蔓延给设备的进口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比如,冰坝是从芬兰定制的,海关过不来,那边的定制迟迟不能开工,运输也成了问题。本来原计划两三个月就能完成的,最终延续了七八个月的沟通,设备才漂洋过海来到场馆。”韩丽粉说。

  承担五棵松场馆改造制冰及除湿项目的北京华体体育场馆施工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具备“篮冰”快速转换技术和能力的企业。技术总工陈继辉感慨,制冰是个“精细活”。

  五棵松场地底下的预埋件,管道和管道之间只有8毫米间距,制冰师需要用探测器定位到预埋管设置的位置,在3毫米处再进行工作,“稍不小心就打破了。”

  制冰环节的每一步都有着精确的数字界定,场地表面的混凝土要降到零下6-零下8摄氏度之间,不同项目对冰的温度要求也不一样。

  制冰分为三层,基础冰厚约5毫米至1厘米;基础冰制好后,接下来喷白色冰漆,连续喷4遍,直到冰面看上去洁白无瑕;白漆喷好后,再制一层5毫米厚的冰面,并在冰面上进行画线和贴赛事Logo的工作;最后再制2-2.5厘米的冰面,将线和Logo“冰封”起来。到此,制冰工作基本完成,整个冰层厚度大约在4厘米左右。

  在五棵松体育馆旁,一座新建的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拔地而起。在冬奥会期间,这里将作为运动员的热身和训练场地,只要通过地下专用通道,步行七八分钟即可直达比赛场馆。因其外幕墙像由无数片飘落的“雪花”构成,夜间可实现多彩雪花飘落特效,大家亲切地称它为“冰菱花”。

  据相关负责人曾晟介绍,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是目前单体面积最大的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和首个被动式超低能耗体育建筑。馆内设置两块60*30米和60*26米两种尺寸可转换冰面,是国内首批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的冰球场地,节能且环保。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采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在国内冰场施工中尚属首次应用。即使放眼全球,在冰场施工中成功应用的案例也是屈指可数。

  除了制冷剂绿色环保、无污染外,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制冰系统还可实现高效节能,超低能耗。与传统制冰方法相比,二氧化碳制冰可将自然界中采集到的二氧化碳直接传送到场地下预埋的制冷盘管中进行热交换,整个制冰系统换热效率更高,相比传统间冷系统,综合能耗可节约40%以上。新制冰系统具备高效全热回收能力,主要体现在热能回收后可用来进行冰场采暖、热水、融冰、地坪加热等,使制冰产生的热能在整个场馆有效利用起来。

  绿色冬奥的理念贯穿着整个场馆改造之中,主场馆中原有的金卤素灯同样可以满足冰球和篮球照明,但是出于绿色环保的考虑,全部更换成了LED节能灯。

  2021年1月25日,一场小雪给位于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东南角的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披上了一层白纱。馆内,洁白的冰面上,来自美国的制冰师尼尔森开着制冰车,巡查了每一个角落。长达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手拿测温枪的尼尔森严格地检测着冰面的温度,冰坝、球门、护栏…尼尔森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绝对完美!”随着尼尔森对着镜头前的一声肯定,“冰菱花”的制冰通过了专家的验收。这也意味着,这座北京冬奥会的训练场馆已具备了运营条件。

  2017年8月26日,国际奥委会主席来到五棵松体育中心考察。当他得知只需要6个小时便可以完成篮球冰球的场地转换后,连连说“非常好”。他原以为,完成此类场地转换最起码需要一个通宵。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后奥运时代,五棵松成功的后续运营也得到了的认可。在这里,每年举行国内外一线艺人演唱会、职业体育赛事、大型颁奖礼等活动上百场,吸引观众百余万,场馆利用率超过70%。

  对于新建的“冰菱花”,崔广平谈到了两方面目标,一方面,可以利用这块冰场进行青少年培训,为冰雪下一代提供场地,为国家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多业态的经营扩大收入来源。

  “冰菱花”的地下两层为冰场,地上两层为体育文化配套用房和设置了900座位的剧场。未来,将以青少年俱乐部培训、体能中心、健身中心的运营管理为主体,结合精彩赛事活动、沉浸式商业业态体验,全方位地满足人们培训、社交、娱乐需求。

  用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冰球及残奥冰球项目外聘专家哈里德·斯普林菲尔德的话说,“现在我们正像马拉松跑到了最后一公里,只等着最后运动员走上冰场,在这块冰面上奉献精彩的比赛。”

  而韩丽粉心情也越来越复杂,“一方面,感到工作的迫切,期待尽快完成场馆筹备的后续工作,另一方面,也等不及要迎接又一个漂亮的奥运场馆的诞生和使用,等着去见证新的历史。”

  2008年后,五棵松已然成为体育迷心中的篮球圣地。赵燕相信,在2022年后,五棵松也将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冰球圣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也势必催生一代中国年轻人的冰雪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