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蚌埠23个村将大变样看看有没有你家淝南乡燕集行政村燕集中心村、河溜镇唐店行政村唐店中心村、龙亢镇黄洼行政村黄洼中心村、双桥集镇湾东行政村湖陈中心村、双桥集镇赵圩行政村赵圩中心村、褚集镇洄中行政村洄中中心村、万福镇砖桥行政村砖桥中心村、万福镇刘圩行政村刘圩中心村、古城镇刘桥行政村刘桥中心村。
五河县6个:大新镇毛滩行政村毛滩中心村、申集镇乔张行政村乔张中心村、东刘集镇周庄行政村周庄中心村、武桥镇龙岗行政村龙岗中心村、浍南镇元集行政村元集中心村、小圩乡大圩行政村大圩中心村。
固镇县6个:王庄镇东南行政村东南中心村、连城镇殷陆行政村殷陆中心村、刘集镇田圩行政村田圩中心村、刘集镇刘圩行政村刘圩中心村、城关镇三里行政村三里中心村、杨庙乡张巷行政村张巷中心村。
固镇县任桥镇桥东村是少数民族集中居住村,现有居民526户、2317人,其中回族群众占86%以上。该村注重立足农村实际,突出民族特色,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努力打造富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旅游美丽乡村。
安淮村位于五河县城西南15公里,南临淮河,耕地面积4100亩,下辖10个村民小组,现有居民650户,2830人,其中,中心村面积0.2平方千米,居民240户,人口约1030人。安淮集市有着百年历史之久,享有“小南京”之称,该村50%以上的村民参与到商业、加工业当中,康达面粉厂、幸运挂面厂、鱼钩渔具厂从业人员高达千余人,幸运挂面远近闻名,鱼钩渔具远销日韩。该村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立足旧村进行改造提升,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中淝村位于怀远县淝河乡东部,现有806户、4128人,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0元,属中等收入普通行政村。2014年以来,该村坚持“政府主导、支部主抓、农体、市场主推”原则,按照“慎砍树、少拆房、不填塘”思路,因地制宜,随形就势,建成了一个望得见绿、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的“秀美中淝”。
固镇县连城镇浍南村位于固镇县城东南,毗邻县经济开发区,现有居民730户,3100人,其中中心村216户,1400人。该村依托县城南向发展战略,以“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文明创建、产业发展”为抓手,统筹推进中心村建设,努力实现美丽村庄、乡风文明、兴业富民和谐共生发展的局面。
怀远县双桥镇团结村有自然庄11个,838户,共计4265人。其中乌云中心村占地346亩,规划520户,2120人。近年来,该村始终坚持以打造“最宜居住乡村”为目标,把握重点、强化措施、坚持四个优先,扎实有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三新一带动”,即全村养殖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
固镇县王庄镇南屯村位于固镇县王庄镇南部,土地面积6484亩,耕地面积5133亩,3个村民组,425户,1844人。该村立足“不搞大拆大建,让农村更像农村、让村民享受市民一样的公共服务”,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配套、特色产业发展和文明乡风培育,着力打造皖北休闲生态乡村。
四陈村位于五河县城西8公里处,由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现有耕地8580亩,辖13个村民组,共850户,总人口4062人。近年来,该村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生态环境优化、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先后获得“蚌埠市五个好党组织标兵”、“蚌埠市特色主导产业示范村”、“蚌埠市文明村镇”等荣誉。
苏集村位于怀远县涡北新城区北部,206国道南北纵贯全村。全村现辖13个村民组,876户,人口3287人。苏集村是皖北地区最大的黄牛交易中心,每天的黄牛的交易量在150—200头。
府台村位于五河西25公里,五蚌路西南侧,由费府寺、郭台、后府三个自然村组成,下辖13个村民组,现有居民950户,人口4032人。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启动后,该村开展以“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建设秀美乡村”为主题的旧村改造,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全力打造秀美、舒适、宜居的村庄。
淝南乡丁集村位于淝南乡北部,坐落于淝河南岸,淝南公路穿村而过,公车通达集镇,交通十分便利。丁集村下辖11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4474人,水面养殖基地达1500余亩,耕地面积7674亩。2014年人均收入12000元。
刘蔡村位于双忠庙镇的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县道白夏公路穿境而过,共8个村民小组,432户,1944人。全村耕地面积4760亩,其中已流转1800亩。该村通过上下联动,齐心协力,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和谐秀丽”的美丽刘蔡。
怀远县古城镇潘新村有人口2460人,640户,6个自然庄,耕地面积3643亩,农民人均纯收入8900元。为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旗帜作用,古城镇潘新村以打造党建示范点为契机,实现“党员干部三带头,村民群众共参与”,共建美丽乡村。一年多来,铺设中心村1.5公里自来水入住户管网、1.8公里污水处理管网、3公里水泥路,栽植3000棵果树及风景树,建设800立方米沼气池,安装50盏路灯,新建办公楼385平米,初步展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崭新面貌。
河溜镇褚庙村人口2700人,耕地面积4000多亩,主要生产优质水稻和小麦。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0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12000元。近年来镇村干群凝心聚力、共谋发展,重塑乡村新貌。
兰桥乡大观村北依芡河、东临兰桥湾,是个典型的“渔村”。全村人口2760人,耕地3114亩,水域面积6000多亩。2014年以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建设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文化大观、美好大观”目标,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道路硬化、环境绿化、夜晚亮化,呈现村庄美化,村民幸福图景。
怀远县陈集乡瓦四村位于陈集乡西部,9个自然庄,耕地9000余亩,人口3050人,2014年村人均纯收入为12314元。一年多来,乡村两级紧紧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因地制宜,原貌提升,打造魅力乡村。
大程村位于五河县东刘集镇西北,现有住户680户,人口2718人。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该村突出农体,尊,顺民心,重点在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上下功夫,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禹会区长青乡宗洼村位于禹会区长青乡,北靠荆、涂二山,南连风景秀丽的天河湖,环山抱水,环境优美。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后,宗洼村一直将调动村民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作为工作重点,想方设法让村民上前台,唱主角,有力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热潮。
曾经,一条路、几排房,垃圾堆、臭水塘,是不少小村庄的实景。曾经,露天厕、鸡鸭舍,土台子、柴垛子,是很多农家院的写照。
自2012年10月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蚌埠围绕村庄建设、环境整治等六大工程,因地制宜、随形就势,宜建则建、宜改则改,推出了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产业兴旺、群众认同的美丽乡村。
而随着首批46个省、市美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通过验收,第二批20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全面建成,第三批20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次第展开,蚌埠在34.91亿元资金注入下,已经成功地重塑了一个又一个新型乡村形象,探索出一条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具有皖北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径,让农村容颜尽改,让农民的获得感更强,让淮河两岸悄悄崛起一股来自乡村的力量。
一条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小洋房,一个个设施齐备的运动场……初冬时节踏访蚌埠的农庄村舍,你会惊喜地发现,昔日破败散乱的村庄大多悄悄变成了这种模样。
乡村之美,美在山水田园。通过对乡村治脏、控源、净水、植绿、整地,景村相融、一村一景、各美其美,已经成为蚌埠建设美丽乡村的典型实践。
百里开外的怀远县刘楼村,对“水”情有独钟。通过对村内塘坝、沟渠疏浚整治,已经形成南从茨淮新河入、北朝芡河排的自然水循环,实现了绿水环村、水净景美。与此同时,该村结合美丽乡村的道路硬化、饮水净化、村庄美化等工程,结束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实现了“走路不湿鞋、做饭不烧柴、吃水不用抬、垃圾不用埋”。
同样在怀远,新城区的何巷村,一排排令人艳羡的别墅群,向人们展示着改天换地的乡村宜人风貌。这里的村民已经集体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水泥路到家、自来水到户”的美好日子。而那些从土地流转中彻底解放出来的村民,生活已经简单到每天做做饭、睡睡觉、跳跳舞、接送接送孙子。一些原本在城里才能享受到的公共资源、被贴上“城市人”标签的生活方式,开始源源不断地向这里延伸和渗透。
曾是采煤塌陷区的固镇县任桥镇和谐新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机遇,采取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的模式,建设配套齐全、功能完善、资源集约的乡村综合体,行政服务中心、幼儿园、小学、卫生室、便民超市、健身广场、照明路灯,应有尽有。昔日贫穷落后的旧村庄,如今成为人人羡慕的农村新社区。
怡人风景扑面来,美丽乡村画卷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节假日,游美丽乡村、赏自然美景、品农家土菜、忆农耕文化,在山水田园之间触摸乡愁、感悟乡情。“农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理想,已经悄悄照进了现实。
美丽乡村,不应只是“面子”变美丽,更应注重“里子”隐藏的致富经,兴业富民才是美丽乡村建设持久发展的动力。
在蚌埠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中,因村制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打造出数以百计的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逐渐兴旺起来的“花果经济”、“苗木经济”,成就了蚌埠“兴业富民生活美”的美丽乡村现实——
禹会区长青乡宗洼村,依托自有生态资源优势,结合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禹王农业等资源,发展现代采摘农业、现代花卉种植和农家休闲娱乐,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观光旅游胜地,每年吸引几万人到这里踏山、临水、赏花、观景。
怀远县古城乡水海村,建有2000亩的休闲植物园、300亩的葡萄采摘园,种有40多种名贵花木,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去采摘观光、休闲度假。拥有18家村企的何巷村,围绕农业产业化做文章,建成780座钢管单体、连栋日光大棚;建成35亩梨园、28亩桃园,使该村大棚蔬菜、瓜果的年纯收入超过1000万元。其中巨峰葡萄、奶油草莓、人参胡萝卜等农产品远销上海、南京、合肥等地,为美好乡村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五河县头铺镇八岔村,通过大力发展以银杏、大枣等为主的庭院经济,探索出一条依靠庭院经济、发展果林、养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路子。梨园400亩、桃园300亩、银杏育苗200亩、大棚葡萄80亩,银杏25000棵、黄杨5000棵、名特优小杂果3万棵、各种花卉2万棵,都是村民的摇钱树,让该村成为全国闻名的绿色小康村。
固镇县任桥镇桥东村是少数民族集中居住村,回族群众占86%以上。该村突出伊斯兰宗教信仰和传统饮食文化,依托回民自身传统宰杀手艺进行牛羊肉养殖和营销,在蚌埠乃至南京牛羊肉市场闯出一片天地,并创出“神之味”、“安娜牛肉”等省内知名品牌。
五河县四陈村的小麦良种繁育、安淮村的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怀远县丁集村的螃蟹养殖、中淝村的苗木管护,固镇县徐郢村的草莓采摘、浍南村的设施果蔬……这些特色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发家的“名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这些农业经营主体,也成为蚌埠建设美好乡村的“强音”。
据了解,蚌埠市80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68家,注册成立的家庭农场有51个、农业企业18家。2015年,村均集体收入13.39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49元。
为了提高农民群众的参建积极性,蚌埠在美丽乡村创建之初,便在村域范围内开展了一场以“政府帮我们,我们怎么干”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从“人的建设”的角度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园自己管”。
于是,村民们的房前屋后再没有散乱无章的柴草垛,取而代之的是收拾得相当整齐的菜园子;村民们再不随手丢弃垃圾,而是拎着袋子走几步扔进村头的垃圾箱里;村民们自觉把村里寓教于乐的“文化墙”当成自家“门面”,爱护有加,从不乱涂乱画;村民们主动接受“一事一议”,心甘情愿掏腰包参与村子的续建和管护工作……形成了“建设美丽家园,村民人人有责”的浓郁情结。
除了农民群众的自发行动,蚌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挖掘文化的教化功能,通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新风示范户”、“好婆婆好媳妇”、“美丽乡村美丽女性”、“孝老爱亲模范”等评选活动,在农村家庭文化内涵建设中树立乡土文明典型,引导村民创先争优。通过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组织体育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农村文化乐园建设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道路两旁电线杆上悬挂着醒目的公益广告牌,好人墙,农家屋墙上写着积极向上健康的村规民约、文化长廊里图文并茂地讲述着“二十四孝”故事……美丽乡村建设激活了蚌埠源远流长的乡土文化,唤醒了古老沉寂的传统村落,让越来越多的乡村重新热闹起来,焕发出新活力。
怀远县鲍集镇路圩村将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有机结合,成立花鼓灯艺术中心,通过老艺人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花鼓灯艺术人,每年为群众演出40多场。五河县小圩镇薛集村也自发成立农民舞蹈队,不定期举办广场舞演出。而那些在城里风靡已久的广场舞、健身操,也走进了越来越多的乡村广场,让村民们乐在其中,美在心头。
蚌埠市围绕村庄建设、环境整治等六大工程,因地制宜、随形就势,推出了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产业兴旺、群众认同的美丽乡村。
潺潺流水、广袤平原、特色街巷、精美村居……驱车行走在蚌埠境内的国省道中,沿线秀美的乡村风景犹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皖北平原,秀美如斯!
曾经的皖北农村,印象中尽是土台、烂路、臭水、破沟,是什么让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在短短数年间,实现了华丽转身?
自2012年10月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蚌埠市围绕村庄建设、环境整治等六大工程,因地制宜星空体育、随形就势,宜建则建、宜改则改,推出了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产业兴旺、群众认同的美丽乡村,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淮河两岸。
鲜花满地,游人如织。禹会区秦集镇宗洼村,北靠荆、涂二山,南连风景秀丽的天河湖,环山抱水,环境优美。在美丽乡村建设之初,宗洼村就把规划设计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农村实际、尊重区域特色,在高标准规划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好资源优势。
如今,宗洼村结合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禹王农业等资源,发展现代采摘农业、现代花卉种植和农家休闲娱乐,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观光旅游胜地,每年吸引几万人到这里踏山观景。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蚌埠市始终坚持立足实际,把规划引领放在首位,结合各村自然风貌、资源优势、文化底蕴、产业特色等因素编制规划,并要求在规划上防范建高层农房、建大广场、建宽马路、铺大草坪、栽名贵树和村办公楼标准过高等问题,以旧村改造为主,体现田园特色、留住乡愁记忆。
同时,蚌埠市狠抓环境综合整治,一方面,突出综合整治重点,另一方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着力推进垃圾污水处理、沟塘清淤、安全饮水、村庄道路、危房改造、村庄绿化亮化等工程建设,提高农民卫生保洁意识和监督意识。
因地制宜的规划和实实在在的整治,让一批乡村魅力彰显。今年,按照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发挥自然环境优势、推动产村融合的理念,蚌埠市启动建设了一批美丽乡镇,同时,村庄建设也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有序向前推进。
“道路宽了、路灯亮了、水更清了、草更绿了,环境变美了”,固镇县王庄镇南屯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突出乡风“土”韵,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集住宿餐饮、文化生态、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农家乐休闲度假区。
五河县头铺镇安淮村的变化让村民们倍感舒心。该村广泛发动群众在房前屋后、路边空地、菜园角园等位置栽植桃树、杏树、枇杷、银杏等苗木2080棵,打造了“安淮民俗馆”,集中展示近几十年以来安淮群众的一些生产、生活方面具有时代特色的物品,村庄古色古香,田园气息浓厚。
怀远县淝河乡中淝村突出旧村改造,将零散猪圈、羊圈、草垛统一搬迁到村外规划区域内集中安置,并创新“公司+农户”、“村集体+公司”等模式,在提升农民收入的同时,打造出了“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景象……
固镇县任桥镇桥东村是少数民族集中居住村,回族群众占86%以上。该村突出伊斯兰宗教信仰和传统饮食文化,依托回民自身传统宰杀手艺进行牛羊肉养殖和营销,在蚌埠乃至南京牛羊肉市场闯出一片天地,并创出“神之味”、“安娜牛肉”等省内知名品牌。
近年来,蚌埠市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推动产村融合发展,突出产业特色,培育新型主体,发展休闲农业。据了解,全市80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68家,注册成立的家庭农场有51个、农业企业18家。2015年,村均集体收入13.39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49元。美丽乡村建设正经历着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如今,随着66个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全面建成并通过验收,27个美丽乡镇和118个省、市、县区级中心村建设次第展开,蚌埠在35.62亿元资金注入下,已经成功地重塑了一个又一个新型乡村形象,探索出一条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具有皖北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径,让农村容颜尽改,让农民的获得感更强,让淮河两岸悄悄崛起一股来自乡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