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体育路新“夜”态不止烟火气!夜市,自古以来就是城市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汇聚了地方的特色美食、手工艺品,更承载着浓厚的人情味和城市的历史记忆。
我国最早的夜市可以追溯到唐代中后期,在夜市上,可以售卖杂货、衣服、小吃食品等各种商品,唐朝诗人王建就曾用“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来描绘当时夜市的繁华。
时至今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尽管售卖商品的品类、方式几经变革,不变的是,夜市仍然是一个区域商贸经济活力的缩影,更重要的是,它凝聚了市民对生活的热爱,也彰显了城市的活力与包容。
在马鞍山城东,就有着这样一处“热度十足”的“网红夜市”——体育路夜市,它历经改造升级,“焕新”回归,在中秋假期开启试营业,再次“引爆”了全城的人气与烟火气,短短两天时间,夜市人流量超4万人次,营业额超100万元。
“以前这就是我们的‘编外食堂’,我和室友都很喜欢晚上来这里‘觅食’,现在摊位固定更方便找了。”
9月15日傍晚,位于奥体中心南侧的体育路夜市已然热闹起来,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笑谈声、空气中弥漫着的美食香气,汇聚成一首充满烟火气的欢乐协奏曲。
临近中秋佳节,走进体育路夜市,周围除了热力四射的烟火气,更有清新淡雅的中秋氛围。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花灯高悬于屋顶之上;穿着汉服的小朋友在夜市中心舞台上翩翩起舞;游客们手持灯谜书签欢快地讨论着谜底究竟是什么……一切正如现场舞台大屏幕所言——“一半诗意,一半烟火”。
“现在比以前要方便多了,车就停在前面的停车场里,走路过来只要几分钟,一进门有停车券可以扫码领取,还可以猜灯谜领小礼品,为体育路夜市点赞。”市民杨女士是体育路夜市的老顾客,夜市改造完成后试营业第一天就赶来“探路”,“逛吃”体验让她十分满意。
“以前晚上下班经常路过这里吃小吃,现在有座位了,秩序井然,吃得也很舒心。”市民张盈和朋友撸着串,喝着奶茶非常惬意。大学生李璐和同学们也来到了这里,“中秋还有表演看、小游戏玩,非常精彩,我们很爱热闹,非常喜欢!”
搬进“新家”的商户也是收获满满。娟子馄饨老板娘吴素娟包馄饨、盛汤、撒料忙得不亦乐乎,“以前生意也好,但毕竟在路上风吹日晒的,现在环境好了。这两天我每天光馅料就准备了20斤,几个小时就卖光了。”
因地制宜改造提升后的新体育路夜市,采取统一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的模式,进行了一场“文明风”与“烟火气”同行的生动实践,全面开启“文化休闲娱乐+夜生活”新模式,在满满烟火气中点亮文化“新夜态”,让夜市“烟火气”升腾的同时也更具“文明范”,在市民们的朋友圈里和媒体的镜头中再次“火热出圈”。
体育路夜市的前身是安工大秀山校区北门体育路两侧的路边小吃摊,由于临近大学校门,大学生们的经常光顾带动着路边摊品种、数量越来越多,慢慢自发形成了一条“野生夜市”小吃街。
于是便有了曾经的热闹景象——太阳一下山,路边小吃摊集结,大学生、周边居民、游客等纷纷来此寻觅美食,夜市规模也从最开始的一二十家到了后来的三百多家,炒饭、炒面、奶茶、水果、烧烤等经营品类不断增加,经营时间也从此前的午间、晚间拉长至深夜。
有市民反映,体育路本就不宽,占道经营有碍通行,装小吃的食盒被乱扔在绿化带里,小吃摊多了,食客多了,噪声也大了起来……
“很多三轮车摊点用的都是煤气罐,安全隐患还是挺大的!”对于夜市带来的安全和出行问题,周边居民徐阿姨苦不堪言,“为了截流,很多摊点直接跨上路面占道经营,出行比较麻烦。”
周边大学生和居民对夜市的需求在不断提档,夜市造成的环境、交通等问题也亟待解决。那么,怎样留住这一缕“烟火气”?秩序与活力怎样平衡?
毫无疑问,如何让夜市的“烟火气”从“野蛮生长”变为“有序升腾”,切实解决“野生夜市”所带来的痛点、难点、堵点,成为了体育路夜市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马鞍山市先后印发了关于发展夜间经济的相关文件,明确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造低端夜市,打造精品夜市,完善夜间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提升居民夜间消费便利程度。并鼓励由专业机构统一运营管理,加生、安全、环保等现场管理,杜绝噪音、灯光扰民等举措。
夜市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为那些缺乏正规就业机会的小商贩、创业者和兼职人员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发展的平台。
“通过参与夜市经营,这些人群不仅能够获得收入,还能够积累商业经验,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此外,美食夜市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食品加工、物流配送、清洁服务等,进一步扩大了就业机会。”体育路夜市现场负责人王卫解释说,体育路夜市中有很多年轻人,他们通过在夜市设摊主要是为了尝试新产品和新模式,积累市场经验和顾客资源星空体育官方网站,为自己未来创业打好基础。
“我们会加强现场秩序维护,严格执行环境卫生标准,维护夜市的清洁,为大家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卫生的消费环境。”王卫表示,希望让市民朋友们在品尝美食、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文化魅力。
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特色,最大程度考虑到群众感受,最大程度提升软硬件配套,是“老夜市”回归即“翻红”的关键所在。
新的体育路夜市在改造升级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周边城市以及本地的夜市经验。夜市所在地霍里街道,也曾先后前往江宁大学城义乌商品城夜市、常州大学城夜市进行调研,吸收采纳了一系列夜市运营、商户管理、摊点设置等问题的好做法、新经验,计划将这里打造成马鞍山自己的“夜市品牌”。
据了解,体育路夜市总用地面积6366平方米,规划摊位数280个。采取统一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的模式,将打造为集美食、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夜间消费场所。
“9月15日试运营以来,全力做好市容管理、停车交通、秩序维护、消防安全等工作,同时结合中秋主题,准备了精彩表演。”霍里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节假日运营两天以来,、、公安、街道、环卫等300余人次坚守岗位,守护夜市的繁荣与平安。
从地道的风味小吃到匠心独运的手工艺品,从精彩的民俗文化到趣味横生的互动游戏,体育路夜市用浓浓烟火气点燃了“夜经济”,真正推动了宣文艺旅深度融合发展,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